知青王志镐:追忆我的同学靳新华
2009年09月14日 09:16凤凰网知青 】 【打印共有评论0

靳新华(左3)与送行的位育中学女同学留影,背景是靳新华的家,位于复兴中路宝庆路9弄的别墅式公寓。

靳新华(右2)与送行的位育中学女同学留影,背景是上海老北站,去江西的火车出发之前。以上两张照片均摄于1968年11月19日,原照片是用135照相机拍的。

靳新华

1968年11月,上海位育中学(原第五十一中学)靳新华等同学自愿去江西插队的消息在上海一份报纸上刊登了,在广大应届毕业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我当时是复旦附中1968届毕业生,平时住在学校里,我和同学们最关心的,就是对正在兴起的上山下乡运动怎么看,自己是否投入其中,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,我在日记中记下了那一段时期自己的感想。

靳新华是我初中的同学,她是我的同桌,也是小组长。她乐于助人,工作积极,一直是我和其他同学的榜样。刚进入市重点,又是五年一贯制的位育中学时,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,在靳新华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,才有了很大的提高,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。初中毕业那年夏天,她和另一位女同学受班主任委托,走了一个多小时来我家看望,使我很感动,所以我决定在11月19日她离开上海那天去火车站送她。巧的是,我一走进人声鼎沸的月台就见到了她,她穿着一件淡黄色的军装,背着挎包,神采奕奕,一副即将奔赴前线的样子。她对我来送她感到很惊讶,也很高兴,因为我们已经三年多没见面了。我说是在报纸上看到你要去江西插队的,我要向你学习,也要去农村。因为周围有很多送行的同学,我们只说了几分钟就握手告别了。

回到学校,我与一位名叫娄桂华的同学说起了这事,她告诉我新华是她的邻居,是与她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好朋友,要不是家里反对,她本人也差一点去了江西。她说新华是个性格坚强的人,去江西这件事,她对父母做了很多工作,最后赢得了家人的支持。这样,我对她更加佩服了。我想了解她去江西以后的情况,就和娄桂华在1969年元旦前去了她家,见到了她的父亲黄伯伯,老人高兴地说起了女儿在江西的表现很好,受到乡亲们的欢迎,还拿出她离开上海那天与同学们一起拍的照片给我看,大多数是与位育中学送行的女同学在一起拍的,也有与娄桂华在一起拍的。拍摄地点有两处,一处是靳家楼下的那个小花园,背景就是她的家;另一处是在上海北火车站的月台上,后面是即将出发去江西的列车车厢。

记得在读初中时,靳新华有一次在黑板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,解释自己为什么叫"新华"。她的父亲曾是上海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,而她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出生的,所以父母给她取名"新华",教育她要继承父辈的革命传统,做革命的接班人。正是这样的信念,使她积极上进,永远听党的话,带头上山下乡,去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锻炼自己。靳新华成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知青的榜样,成千上万的知青奔赴祖国的天南海北,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兴起高潮。

1969年4月我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,在连队时与靳新华通过几封信。记得第一次接到她的来信,她说这天负责给集体户做饭,这才有空写信。对我去黑龙江表示祝贺和鼓励,要我好好干。后来的一封来信说她已经被选调去学校教书,感到很光荣,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们教好。记得我们互相的称呼是"战友",信的末尾最后一句话是"紧紧握你的手!"

整整四十年过去了,靳新华光辉的形象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,从她后来所走过的路可以看出,她是一个对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,执着追求的人;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在工作中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,从一名知青成长为教师,入了党,上了大学,最后成为为一名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。虽然她如今已经去世,可是与她曾经一起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将永远将她记在心中。

人物介绍:靳新华,上海位育中学1967届高中毕业生,1968年11月去江西新干县插队,后回沪读大学,毕业后任上海教育学院教师,党委副书记,后任中福会副秘书长,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。2003年10月因病逝世。

作者联系邮箱:jimaiwa@126.com

 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:
  共有评论0条  点击查看
 
用户名 密码 注册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凤凰网保持中立。
     
作者: 王志镐   编辑: 刘延清
更多新闻
凤凰资讯
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